About

訊息 - Announcement

台北利氏學社已於日前正式搬遷至耕莘文教院3樓329室,圖書館開放時間:

週一至週五 (例假日休息)

上午9:00~12:30

下午14:00~18:00


如有任何需聯絡之處,請洽:

單位主任:丁立偉 This email address is being protected from spambots. You need JavaScript enabled to view it.
秘書長:詹嫦慧 This email address is being protected from spambots. You need JavaScript enabled to view it.
秘書&書籍訂購:郭欣盈 This email address is being protected from spambots. You need JavaScript enabled to view it.

聯絡電話:(886 ) 2368-9968

 

The Taipei Ricci Institute has moved to its new office. It is still located at the Tien Center in Taipei city (3F, n.22, xinhai road, section 1). Its library is open by appointments from Monday to Friday, 9-12pm and 14-18 pm.

Contacts:

Director: Olivier Lardinois, SJ This email address is being protected from spambots. You need JavaScript enabled to view it.
Manager: Ms. Chang Hui Chan This email address is being protected from spambots. You need JavaScript enabled to view it.
Secretary and bookstore: Ms. Sinying Guo This email address is being protected from spambots. You need JavaScript enabled to view it.

 

 

 

About us

Named after the great Italian sinologist, Matteo Ricci, the Ricci Institute was founded in 1966 by Fr Yves Raguin (1912-1998), Jean Lefeuvre and other Jesuits as a work of the Chinese Province of the Society of Jesus. The purpose of the Institute was originally to continue the Jesuit lexicographic endeavor while developing research in comparative spiritualities and Chinese religions. The TRI is the co-author of the Grand Ricci.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90s. the Institute has refocused its work on (a) Taiwanese studies, especially aboriginal languages and religious/ cultural transformations; (b) dialogue with Chinese intellectuals on cultural diversit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spiritual empowerment; (c) and, presently, coordination of various research programs on Pacific and Austronesian studies.

The Institute has developed a rich library now being transfered to Taiwan Central Library.

In January 2004, the Institute founded "Renlai Monthly", in order to foster debate in the Chinese world on issues linked to cultural diversit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spiritual empowerment. The companion "eRenlai.com" website also contributes to nurture communication among social agents, intellectuals and grassroots communities.

Read more on the history of the Institute

 

 

台北利氏學社與漢學研究 - 過去、現在與未來

『台北利氏學社漢學研究中心』的英文名稱是:Taipei Ricci Institute for Chinese Studies。顧名思義,是為了紀念耶穌會偉大的漢學家利瑪竇(Matteo Ricci)。現今共有四個『利氏學社』分設在世界不同地方:除台北外,尚有巴黎、舊金山和澳門,合稱『國際利氏學社』(International Ricci Association for Chinese Studies,IRACS)。利氏學社不僅是從事研究古代與現代中華文化與出版學術著作的中心,也促進華人世界與和全世界其他不同的文化傳統進行跨文化、跨宗教的溝通。

1『台北利氏學社』(Taipei Ricci Institute / L'Institut Ricci de Taipei)最初是由法國籍耶穌會士甘易逢(Yves Raguin,1912-1998)神父於1966年和幾位同是漢學家耶穌會士所創立。但是這一漢學研究中心的成立卻可推溯至1892年在上海徐家匯的耶穌會士成立之『漢學研究室』(Bureau d'études sinologiques)時所創辦出版的『漢學全集』(Variétés Sinologiques)。1949年時,因大陸上政權移轉,神職人員陸續被迫離開傳教區而到海外,數位耶穌會士齊聚在澳門並開始籌備編纂多國字典的計劃,之後並於1952年在台灣的台中市繼續該計劃的推動,但是計劃龐大,曠日廢時,人力不足,於是甘易逢神父決定扛起編字典的重責大任,決定在台中成立利氏學社。70年代起,中等規模的漢法、漢西和漢匈字典陸續出版。其中,成就最大的應屬2002年1月推出的『利氏漢法辭典』(Le Grand Ricci),包話13,500個單字和300,000個中國語詞,分七大冊,共9,000頁(grandricci.orgLe Grand_Ricci

Read more...

台北利氏學社

 

台北利氏學社

台北利氏學社由甘易逢(Yves Raguin, 1912-1998)、雷煥章(Jean Lefeuvre, 1922-2010)1966年與其他耶穌會士所共同建立,至今已超過五十年,並在國際漢學領域佔有一席之地,但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更久遠以前。以利瑪竇命名,不純粹僅是字面上的意思;利瑪竇是耶穌會士至中國傳教的第一人,其所彰顯的先驅意義,正足以反應台北利氏學社所負有的使命:更進一步瞭解中華文化,以瞭解聖神在此文化中的運作情形、並促進福音的傳遞。正當利氏朝此目標努力的同時,其他的耶穌會士也同樣地致力於促進“對中國文化更深一層的了解以期對此文化有所貢獻,以及在世界各地宣揚基督精神”。

books

利氏學社的初始成員是一群於十九世紀末,在上海研究中西文化的法籍耶穌會學者所組成的團隊。他們的研究成果集結成《漢學叢書》,內容涵蓋對中國文化與宗教的研究,並多次被翻印,利氏學社在1976年將此部著作重新印行,以系列方式發行了八十八本。

此外,耶穌會士也展開多項關於辭典編纂的計畫。1949年以後,編纂辭典的計畫逐漸成為一項鉅大的工程。匈牙利籍馬駿聲神父構思一套多國語言的百科全書辭典,計畫將中文翻譯成為五種不同的語言:匈牙利文、英文、法文、西班牙文與拉丁文。在澳門,匈牙利籍與法國籍神父在馬駿聲神父的帶領下,致力於辭典的編纂。直至1951年秋,西班牙團隊也成軍了。其後,一名西班牙籍神父與一名義大利人加入了拉丁文部分的團隊。終於,當這整個工作團隊於1953年遷移至台灣的台中,英文部分的團隊也於焉形成。195311月,甘易逢神父從馬駿聲神父手中接下了這份工作。不久之後,由於經費的關係,這項龐大的計畫在進度嚴重落後的情況下,宣告瓦解。

後來,甘易逢神父決定整合這項計畫,將先前多國語言辭典編纂的研究與其他計畫相結合。新成立的利氏學社除了接手辭典的編纂,也致力於其他領域的研究,尤其是在比較宗教與中國甲骨文歷史的範疇。另一方面,三本規模較小的字典(法文、西班牙文、及未曾發行的匈牙利文版本)也完成了。而八○年代末期的電腦技術,則將法文版字典的編輯帶入了另一個新的階段,趙儀文神父在台北監督整個打字作業的情形,而巴黎利氏則負責將近百位中西學者所完成的內容逐一校對、修改。在台灣的作業一直持續進行到19987月。直至199911月,大辭典終於在計畫展開的五十年後首度發行單行本。公元兩千年,這部八千餘頁的鉅著完整呈現於世人面前,這會是華文出版史上最完整的外語辭典。大辭典的計畫發展至此,所呈現出的意義已不僅止於一本辭典了,而是一部涵蓋一萬五千個中文字與三十萬相對映法文解釋的資料庫,這些法文說明也能被其他歐語,如英文、西班牙文等容易地轉換使用。

甘易逢神父於199611月離開利氏學社主任的職位,並於199812月安詳地蒙主寵召。甘神父退休時,耶穌會中華省指派了一組新的工作團隊加入。隨著世代的交替,學社也必須有所改變,同時也開始進行一些新的計畫,其中包括新的學術研究與新科技的使用。自1998-2000這三年來,共發行了十五本著作,學術資料庫(繁、簡體中文及與英文版)也架設完成,其目的在於透過網際網路促進學術的交流;此外,也在中國舉辦學術研討會。

21 

時序邁入二十一世紀,學社開始將「土地與認同」作為長期的研究計畫,重心由原先的中國文化移轉至台灣研究,如原住民語言、當代社會現象,以及對永續發展、文化多樣性及心靈培力的關注。

20041月,出版《人籟論辨月刊》,取名為人籟,指的是人們討論、激盪的聲音,期能透過討「論」及分「辨」,在喧嘩眾聲中辨析真偽,理解不同意見,並做出屬於自己的判斷。截至201312月停刊為止,十年來共發行了110期。在《人籟》團隊的努力下,110個封面、110個議題、110幅人間風景,標誌著《人籟》的思辨軌跡,也刻劃了台灣社會的變動歷程。

為了因應多媒體發展的世界潮流,於2006年創辦「e人籟」(www.erenlai.com),e人籟是《人籟論辨月刊》的延伸網站,也是一個多媒體平台,提煉《人籟論辨月刊》的內容與菁華,並加入照片、影音與flash動畫等各種媒介,與全世界的朋友互動往來。

近年來,更致力推動跨領域之太平洋與南島文化研究,與國家圖書館共同協議成立「利瑪竇與太平洋研究圖書室」,並將部分館藏移轉至國家圖書館。自2015年起,為活化組織發展,學社籌組委員會,將以推動以下計畫為使命持續努力:

1、整理及出版十九至二十世紀耶穌會中華省歷史文獻。

2、每年召開一次工作坊(Workshop),其目的在協助耶穌會中華省年輕神父、修士及神學院學生,多瞭解中華文化、近代中國及耶穌會在促進中西文化交流和融合的使命。

3、與基督生活團合作,定期舉辦關注台灣及中國社會熱門議題座談會,日前以「在台外籍勞工及新住民的關懷與省思」、「工作之苦」與「我們都會慢慢變老」為主題的會議,活動反應熱烈並獲得良好迴響。